墨坛文学网www.mtwxw.com

“其一,我等皆是万中取一,那湖广之地也一样,不求各个成材,只求万人之中,有一治世之才便可。”

“其二,收心,如今山东军威浩荡,若能将功补过,想必举人也非蠢人。”

“其三,你我皆知,阀门不愿后辈受苦,可天下并非阀门多,那些寒门更多,只缺一个机会,王尚书,可不能只让圣上为公,朝臣为私。”

陈循说的有理有据,王直虽然赞同,但还是问道:“天下为公,可陈尚书也是为私,难道不是?”

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;到了圣上面前,某也不会藏私,如今补缺,也多是关系,就算某不破之,等那学校学生成长,圣上必然不会坐视不管。”

陈循依照自己的理解,显得十分自信。

“可学校学生不参加科举。”

王直皱眉疑虑,而于谦却恍然大悟,道:“某知道了。”

“于尚书,你知道什么了?”

被于谦的声音吓一跳的王直,转身看向于谦。

“纸上学来终觉浅,不科举,也可为吏,以吏锻炼成长,学校之考试,就如科举,以圣上实践之道,那必然是要经过历练。”

圣人说的不科举,难道就不能绕过科举当官吗?

在军营的于谦可是知道的,武备学校里的学生,只有考试,没有科举,可这妨碍里面的人不受于谦重视吗?

被于谦这么一说,王直瞪大了眼睛,这是未曾想过的道路。

“若是如此,那未必不能让山东举人入湖广。”

许久后,王直喉咙滑动了一下,喃喃说道。

上废宣慰司,下设流官的人才空缺暂时解决了,剩下的,就要有一个能主持大局的人。

“湖广有王骥将军,还缺一个巡抚,在三司使确立之前,能主持大局之人。”

王直没有多少迟疑,时代的改变,总会优待那些会适应的人。

“我等先拟个章程,再举荐几人,由圣人定夺吧。”

这事在永乐的时候就做过,现在不过是填补一下永乐帝没有做完的事情而已。

几人都知道,最难的是将京城的经验用在湖广之地,那里可没有圣人,工作岗位想必不可能有太多。

而且,京城里的重工厂也不可能放在湖广,毕竟那是国家战略资料,哪能离圣人的视线太远。

收到内阁的反馈,朱祁钰不由得感叹,不愧是内阁大员。

在大明打理好湖广之后,到了清朝,便有【湖广熟,天下足】的说法。

当前这句话应该是【苏常熟,天下足】。

两句话体现了商品粮货源地的变化,朱祁钰也知道,那些朝臣口中的蛮荒之地,很多并不是,只不过,时代的发展限制了而已。

从苏常到湖广,那可不只是单纯的种田丰收,其中还涉及到水运。

不过,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,只要往湖广里塞人,受朝廷实质管辖,其他的事情自然会随之发展。

就如现在的京城,吸纳了各地的流民,然后吸引来商户,周边自然也被影响,为了分一杯羹,那些官僚缙绅只能提高农户工匠的待遇。

正应了后世一位战士说过:“我们走后,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,会提高你们的工资,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,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,而是因为我们来过。”

只是,这巡抚的人选,朱祁钰想到了一个人,那便是以后要去辽东的薛瑄。